专家聚焦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路径,整县制推进或成“破题之钥”

发布时间:2025/4/7浏览:807次

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“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”,致力于持续提高技术到位率与装备匹配度,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新成果。那么,落实这一行动的路径究竟是什么呢?3月19日,中国水稻研究所召集相关专家,特意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举办了一场“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整县制推进研讨部署会”。

  记者从该会议了解到,近8年来,我国水稻单产始终在470公斤/亩左右波动,单产提升遭遇瓶颈期。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未能得到有效释放,稻米总体优质化率依旧相对较低。专家分析指出,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品种单产提升潜力有限,全国范围内的栽培技术体系建设未能跟上高产技术体系的发展,并且依靠单项技术增产在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仍存在不足。开展科研服务整县制推进,是解决单产徘徊问题的可行办法。

  针对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的难题,中国水稻研究所聚焦水稻单产提升和提质增效的关键要点,积极探索水稻提产增效整县制推进的实施路径与模式,构建“一县一策”的技术集成模式,目的是将技术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此前,该所在全国多个水稻主产县广泛开展实地调研与需求对接工作,全面掌握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,以及不同县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,进而明确整县制推进提产增效的技术需求和重点内容。

  专家表示,整县制推进水稻提产增效,一方面,需要统筹种子、栽培、土肥、植保、农机等专业领域,进行技术组装和集成创新,形成契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综合解决策略;另一方面,要坚持良田、良种、良法、良机深度融合,开展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创新,一体化推进教学、科研、生产,探索建立多方协作机制、条件保障机制、集成创新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,促进提产增效技术落地实施。

  会上,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专家研究确定了《水稻提产增效整县制推进实施方案》,进一步凝聚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集体共识。下一步,该所将紧密围绕全国水稻产业的重大需求,着力解决水稻单产提升和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与技术难点。今年将在主产区挑选5 - 8个县开展水稻提产增效整县制推进工作,在3年时间内于20 - 30个整县制推进县形成3 - 5种模式,5年内在50 - 60个县开展此项行动,最终集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水稻提产增效新模式,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,培养一批科研和技术推广人才,带动一批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,培训一批新型高素质农民。


上一条: 万象“耕”新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
下一条: $Next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