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月21日迎来了第13个“国际森林日”,其主题为“森林与食物:森林对于维持粮食生产至关重要”。2024年,我国森林食物产量突破2亿吨,成为仅次于粮食、蔬菜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。

所谓森林食物,是指由森林或林地所生产的食物,涵盖了可食用的果实、花、叶、枝、皮、根、脂液,以及寄生物、附生物等非木质林产品。它主要分为经济林、林下经济产品、可作为牲畜饲料的间接性食品这三大类。
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积极深入践行大食物观,以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作为主要着力点,聚焦重点林草生态工程和经济林生产基地建设,加速推动森林食物生产在规模上扩大、产量上增加、质量上提升,持续增强森林食物的生产能力,让产品种类更为丰富多样。近年来,我国出台了《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》《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(2021—2030年)》,还组织编制了油茶、榛子、仁用杏等发展指南,明确了主要森林食物产品的发展方向、区域布局以及重点领域,指导各地凭借自身优势资源,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森林食物。同时,发布了《生态产品目录(2024年版)》,完善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法。此外,编制了《全国木本粮油产能提升实施方案》,加强油茶生产管理,扩大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。
当前,我国拥有34亿多亩森林、8000多种木本植物,森林食物涉及“米袋子”“油瓶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等多个方面。2024年,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10.17万亿元,较上一年同比增长9.6%。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为7亿亩,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;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亩,年产值约1万亿元。水果种类丰富多样,种植面积达2亿亩,产量约为1.9亿吨。油茶、橄榄油、核桃油、牡丹籽油等木本油料的供给日益多元化,2024年全国完成油茶新增种植和低产林改造47.5万公顷,茶油产量达到100万吨。板栗、枣、柿子、松子、仁用杏等木本粮食供应充足,种植面积约1亿亩,产量约1400万吨。林下种植养殖提供林禽约49亿只,林畜5000余万头。森林特色食品、木本调料、木本饮料等新产品正蓬勃发展。生态旅游持续火爆,2024年游客量达到27.6亿人次,同比增长9.1%。
2012年12月21日,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,将每年的3月21日确定为“国际森林日”。在今年的“国际森林日”,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举办主题为“聚焦森林在粮食体系中的重要价值”的主场活动。届时,来自中国林科院的专家将在线分享中国森林践行大食物观、增加森林食物供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。